凡到过新疆的人如果不品尝一下凉皮,将是终身的遗憾。 疆凉皮凉皮堪称一流。一是卫生,二是味美。卖凉皮的大都是四十来岁的妇女,头戴白帽,身着白大褂,脚穿白凉鞋,胸前别着附有个人正面照、写有姓名和年龄的卫生证。路边的凉皮柜全都带有玻璃窗。洗用水有三盆:第一盆是洗刚用过的盘、筷,第二盆是放有PP粉的消毒水,第三盆是用来洗涮消毒后的盘、筷。她们很少吆喝叫卖,但只要你一坐到小 桌边,她就麻利地切上一盘宽条状的凉皮,又切上几片面筋覆在上面,依次加上甜酱、香醋、麻油、味精、辣子面、孜然粉、鲜芫荽末等各种调料。如果你爱吃辣,她就多加一点辣子面。当一盘色、香、味俱全的凉皮放到你面前时,会骤觉浑身舒爽,吃到嘴里,香在心头,饥渴顿消。吃后,还舍不得放下筷子。
特色:
做新疆凉皮有一诀窍,在面浆里加入“蓬灰”。在新疆广袤的戈壁滩上长着一种叫“蓬蒿”的野草,夏天长得很旺盛,一簇一簇的。秋末,大风一吹,就断了茎,如足球似的,一个劲地飞快翻转。古诗云:人生如转蓬。“转蓬”指的就是它。风一停,蓬蒿就聚集在洼处。将它压实,火烧,覆土闷。一星期后取出,像假山石,碧绿、多孔、质轻易碎。做凉皮时,把它碾成粉,按比例掺在面浆里。这样做出的凉皮,色、香、味别具一格,是新疆地方小吃的一大特色。
新疆凉皮和陕西凉皮相比:新疆凉皮汤多(类似牛肉面),汤味较淡,吃完凉皮,可将凉皮汤一饮而尽。味道不一,有酸的、甜的、热的、凉的。且新疆凉皮南疆和北疆的也不一样。北疆有的凉皮店让食客自己配汤料,达十五、六种之多。
民国年间,河南籍农民贺涛因战乱逃到新疆。贺涛思恋河南老家凉皮的味道,在老式做法中又加入了新疆的“蓬蒿”的野草。做凉皮时,把它碾成粉,按比例掺在面浆里。这样做出的凉皮,色、香、味别具一格,成为新疆地方小吃的一大特色。
记得家乡的粉皮是用豆粉做的,只当凉拌菜。而新疆的凉皮是当饭吃的。卖凉皮的告诉我,凉皮是用普通面粉做的。把面和好后,先洗面筋。洗后,把面水澄清,倒去上面的清水,把下面的面浆搅匀,用勺子舀入蒸屉的凹盘里,厚薄要均匀。蒸上三分钟,连盘取出,揭下,晾透。一般凹盘有两只,轮流做,速度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