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宁八角,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;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。产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。八角果广泛用于烹调、食品制作、医药和化妆品和化工工业中,既是优良的调味香料,又是制香水、香皂、化妆品、牙膏、甜香酒、啤酒和糖果等的原料。其油可驱风健胃、祛痰、止咳,还可治疗神经衰弱、消化不良等病症和用于治疗疥癣、灭虱、驱蚊。
食材特征:八角又称大茴香,北方人叫做“大料”,木兰科,常绿小乔木,高丈余。八角树叶为掌状,稍呈八角形,其上有三五浅裂,有香气,基脚为心脏形,有长柄,互生,其形与梧桐叶相似。初夏,八角树由叶腋开花,花为两性,花被五至八片,瓣细长,红或白色。八角果为八或九个木质轮生果,呈星芒状,红棕色。各芒状内含一粒种子,籽可榨油。果实质量分大红、角花、干枝3种,以大红为佳。
食材价值:八角的果、叶、干全身是宝,被富宁农民誉为“摇钱树”。八角干果、八角叶主要作香料、化工原料及药用,是制咳药、合成抗癌药“派龙克萨龙”和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。同时也是高级香水、香皂、饮料、食品、烟草、牙膏及化妆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剂,用途十分广泛,因此成为国际市场紧俏商品。
富宁县的八角种植,始于清康熙末年,引种于广西。它的发展历史还得追根溯源。当年,广西灵山县那龙乡营山村的韦崇汉,因触犯官吏外逃,流落到富宁县者桑乡高楼村避难,娶妻成家立业。因韦崇汉流动经商,知道八角价值高,就告知子孙。韦崇汉死后,他的儿子韦甲江便到广西的泮水、大楞、务后等村采集八角种,同时学习当地种植八角技艺,自己培育移栽,八角树生长茂盛,代代相传。至道光年间,高楼村30多户200多人的韦姓宗族已栽下八角千余亩,每年结果累累。后来民村、那花、平安、洞波等地的村民也相继到高楼村采种育苗。到了光绪年间,八角发展到全县各地,成为全省全国的八角主产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