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巴公大葱”是山西省早期四大名优土特产之一,以其粗壮又称扁担葱。因其具有独特的品质,与山西汾洒、清徐陈醋齐名。
巴公大葱,产于巴公镇,体大味浓,崩花多,耐贮存。以其粗壮又称扁担葱。肉厚心实,结构严密,收藏一冬一春,除表层干外,里面不烂,不干、不减味。泽州县巴公镇地处岭岗,属红粘土壤,空气干燥,适应大葱喜凉爽的生长习性,极宜种植。
巴公大葱是巴公镇坡头村广大农民长期选育的品质独特的地方品种。其特点是个大、味浓、崩花多、耐贮存。
个大:巴公葱所含的营养成分和杀菌辣素均比一般的葱比例高,香味、辣味都很浓烈。因此,其食用和药用价值较高,为葱之冠。
崩花多:其他地方的葱用到切不易碎,即使先用刀拍打,切后也难免出现块状。把一株巴公大葱放在案上,只需用刀面一拍,层层鳞茎便自动崩开,小片葱白似慢案飞花,用其烹、炒、炸时抢火候,效果好,味道美。
耐贮存:葱白肉厚心实,组织结构严密。单株独茎不分瓣。收获 3 天后葱叶方才渐渐由绿变黄。叶干后放于阴凉干燥处保存一冬一春,葱白仅干外表一层皮,其葱不腐烂、不干枯、不跑味。
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晋城,当地官员设宴款待,上菜时发现少了一道菜,急的人们满头冒汗,厨师临时急中生智用大葱及肉丝烧了一道菜,取名烧大萄,慈禧吃后连连夸奖,这道菜便流传了下来。巴公大葱即被赋予了传奇色彩,并成为了传统的种植农产品。